IPCF SOCIAL VIDEO CLIP
原事有意思

主持人 Kuljelje Patiya 用深入淺出的解說,帶大家快速簡單認識一個原住民族議題,讓你看待任何事物,更有文化敏感度!
#原文會 #原住民族 #原事有意思

EPISODE 10
開票即亮票?未獲憲法基本人權保障的「原住民被迫變相亮票」爭議!
為保障選舉時,選民投票的「個人自由意志」不被干預,在《憲法》和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》都明文規定,須用「無記名單記投票」的方法,讓每張選票被開票之後,無法回頭追查是哪位選民投給哪位候選人。然而,現行選舉制度未考量原住民族的特殊狀況,造成全國有超過 3,600 個投開票所,原住民投票人數只有三人以下,因為投票人數過少,很容易從開票結果就可猜測族人投票意向,造成「開票即亮票」情況。因為被迫亮票問題,產生人情壓力或擔心選後被清算等因素,影響族人投票的自由意志和行動意願,應有的基本人權未獲良善的保障。這些問題,相關機關至今也還沒有解決的方法。
EPISODE 9
原住民參選民代僅限原住民選區,對參政權是保障還剝奪?認識選舉制度與原住民族參政權爭議!
受到現行選舉制度影響,規定原住民若要參選民意代表,不論是地方或中央選舉,被限制只能參選「原住民選區」,如果還是參選「一般選區」,就會被中央選舉委員會以「資格審查不符規定」為由而拒絕登記。多年來,族人反應這樣選舉制度的不合理。對此,內政部曾回應說,此項規定是依據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》以及《地方制度法》所執行,但有學者不認同這份說法,並分析說現行規定有剝奪憲法保障原住民族參政權的疑慮,也曾有多名不同黨派立委皆表示應修法處理。這項爭議,至今還未見社會共識的解決方案;然而這樣的情況,從過去到今年的九合一選舉,仍持續不斷發生在族人身上。


EPISODE 8
28年前原住民並不是原住民?認識原住民族正名由來,思考台灣社會下一步
你知道每年的 8 月 1 日是「原住民族日」嗎?收看這集的《原事有意思》,300 秒之內,帶你一次看懂原住民族日的由來!
EPISODE 7
2021都要過完了,為何原住民一直遇到被歧視的問題?
歧視原住民族事件至今仍持續發生,從校園、職場、媒體到日常生活,族人都會遭遇被歧視的情況,而這些問題也往往在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狀態下所發生,造成對族人的傷害和社會衝突。近幾年,各界高度呼籲政府應另立「#反族群歧視法」或「#族群平等法」,也在教育領域促進跨文化理解,更有許多族人透過自媒體方式進行社會溝通,建立更多對話管道讓大眾更認識並尊重多元文化,一步步努力 #消除歧視 與 #刻板印象。


EPISODE 6
部落的土地,政府或私人想開發就可以開發?快速認識何謂部落諮商同意權!
政府及私人在 #原住民族土地 進行開發,必須事先向族人諮商並取得同意,以落實《 #原住民族基本法》第 21 條的法律規定,透過這套制度,展現尊重部落權利的具體行動,更讓族人能夠表達意見和參與開發過程。就在今年,發生在原鄉的多起重大土地爭議事件,也是因為開發單位沒有落實 #諮商同意權,而被法院判決撤回或暫緩開發行為,讓過往不被重視的諮商同意權,漸漸受到各界關注。
EPISODE 5
為祖靈找到回家的路!回復傳統地名的文化價值與行動
上個月,南投仁愛鄉的合作村,回復傳統地名「德鹿谷村」,族人表示在這歷史一刻,終於為祖靈找到回家的路,讓文化能夠繼續傳承。對族人而言,#傳統地名 承載文化歷史與身分認同的意義,也是人與土地、祖靈及萬物之間的連結根據。近幾年,許多部落也發起回復傳統地名的行動,從 #原住民族史觀 書寫並且記錄 #自己的故事。


EPISODE 4
政府可以不必先告知,就把核廢料放你家?一探究竟蘭嶼核廢料場歷史真相!
政府在 1970 年代規劃核廢料處置問題,參考國際間核廢料傾倒海洋做法,於是計畫把核廢料先暫時貯存在蘭嶼,以預備未來進行海拋,1981 年 #核廢料蘭嶼貯存場 完工。但如今調閱相關文件,卻找不到當時政府有先向當地居民事前告知的證據,因此推論 #歷史的真相,當年雅美/達悟族人 #應不知情,自己的家鄉將被政府蓋起核廢料場。面對這段歷史不正義,以及雅美/達悟族人 40 年來「核廢遷出蘭嶼」的訴求,直到現在,政府與全體社會都還沒有辦法給予最終的答案。
EPISODE 3
誰要是講族語就會被懲罰?抓去派出所?認識禁說族語時期的歷史!
台灣曾經歷近四十年的戒嚴時期,當時民眾日常生活裡,被佈建許多線民,暗中觀察有誰可能是叛亂份子;同時在原住民族的部落裡,族人也處在不能講族語的 #禁說族語時期,被發現講族語的人就會受到懲罰。在當時,國家推行只能說華語的「國語政策」,禁止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客家語、台灣閩南語,目的就是要透過語言強迫進行同化。這段約四十年 #被迫失語的世代,也是如今造成 #瀕危語言 主要原因。我們整理了三個重點,透過認識禁說族語的歷史,一起思考如何面對 #族語復振 當前的挑戰。


EPISODE 2
已是國家語言的族語文卻不能登記族名?三個重點一次看懂!
2017年通過《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》和2019年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,明確表示各族語言和 #原住民族文字 都是「國家語言」,但受到《姓名條例》等規定限制,族人至今不可使用族語文字登記族名,而必須使用漢字音譯族名或與漢名並列族名。對族人而言,名字與家族、部落、土地有重要文化連結,比起漢字音譯往往會扭曲族名的本意、或無法正確標示的困境,族語文字則是最貼近族名的呈現方式。面對族人 #單列族名 的訴求,內政部卻表示還需要一段時間形成社會共識。我們整理了三個重點,讓你一次看懂,單列族名的議題!
EPISODE 1
原住民保留地借名登記買賣亂象?五個問題一次看懂!
9 月 17 日,#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 裁定:「非原住民借名買賣 #原住民保留地,交易無效」,獲得各界高度肯定,也讓族人看見,因為違法交易而流失的原保地,能夠回復土地權的希望。然而,為何全台原保地都有 #借名登記 的非法交易情況?最高法院為什麼在這時候作出這項裁定?族人的土地真的都能拿回來了嗎?我們整理了五個關鍵問題,一起認識「原住民保留地借名登記違法買賣」的議題!
